股天乐
在8月27日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“北斗与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交流活动”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通过视频发表演讲,他指出,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唯一具备通导遥及双向搜救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,是低空经济不可或缺的时空安全基础设施,预计到2035年我国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。
“美国作为通用航空最发达的国家,2023年通用飞机数量达21.3万架,年经济贡献超过1500亿美元,创造120万个就业岗位。”刘经南回顾了全球通用航空发展现状,“相比之下,我国通用机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,目前已启动和备案机场共399个,而美国各类通用机场超过2万个,我国计划到2025年实现每个地级市拥有通用机场,总数达700个,2035年达到2000个左右。”
在低空经济领域,我国显示出独特优势。无人机设计、研发、制造及通信技术全球领先,到2035年注册无人机数量预计达126.7万台,企业1.9万家,产业链完备。2022年低空经济相关投入突破100亿元,后续成倍增长股天乐,多地正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天产业集群。
刘经南进行视频演讲
在刘经南看来,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三大问题: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、管理多头协同难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。刘经南特别指出股天乐,“空域管理、城市空管、通信系统等分散在空军、民航、通信等多部门,标准建立迟缓,严重制约行业发展”。
针对这些问题,北斗系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。刘经南将北斗优势概括为“功能多、技术特、精度高”:它是全球唯一集成导航、通信、遥感及搜救功能的卫星系统,具备双向短报文通信能力,定位精度可达水平优于1米、高程优于2米(双频),时间精度优于28纳秒。2019年9月,一架通航飞机在新疆和田山区失联,正是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定位信息,使机组人员全部获救,“体现了北斗在应急救援中的及时性优势”。
在应用层面,北斗星基增强系统(BDSBAS)已于2017年被国际民航组织(ICAO)接纳为SBAS服务供应商,2022年更获国际海事组织(IMO)认可,成为全球第三个通用GMDSS卫星通信系统。刘经南强调,北斗与GPS等多系统兼容互操作,可消除单一星座安全隐患,“2019年5月我国多地区上百架次航班因GPS异常延误,若纳入北斗系统,此类问题可避免”。
刘经南还介绍了北斗在低空通信中的创新实践。在湖南低空经济试点省,团队成功试验将5G信号扩展至3000米高度(原仅两三百米),实现25公里远距离覆盖,完成音视频传输,解决通航“看不见、连不上、叫不应”的痛点。在无人机监管方面,团队采用激光飞控与通信技术、被动式雷达(利用电视信号反射定位)等方式,有效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与违规起飞问题。
展望未来,刘经南提出“北斗+5G-A”低空管理技术路径。5G-A作为5.5G技术,具有确定性网络特性,信息传输可测、可感知、可控,结合北斗信号可实现3000米以下空域全方位监控,取代传统短波与ADS-B设备。此外,“北斗+5G-A+广电”融合还可提供高精度气象服务,预报降雨时间误差不超过两三分钟,量级误差不超过几毫米,范围误差不超过几米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
编辑 朱登芳
二审 李姗
三审 岳振股天乐
聚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